岁月轻语时光留痕之18——初识“述情障碍”
无意中刷到一段视频,讲述了什么叫&濒诲辩耻辞;述情障碍&谤诲辩耻辞;,突然觉得好像说的就是我,就主动对号入座了。
主播说,&濒诲辩耻辞;述情障碍&谤诲辩耻辞;就是难以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状态,无法识别自己的情绪。越是跟谁亲近,态度就越差。哪怕是嘴里说着关心的话,听着也是夹枪带棒。但他们与外人相处时,通常情绪稳定,态度温和,给人理性和可靠的感觉。
有&濒诲辩耻辞;述情障碍&谤诲辩耻辞;的人主观上并没有邪恶念头,只是分辨不清楚自己的情绪,比如沮丧、担心、关怀、心疼,他们唯一能识别的情绪就是开心或者愤怒,不会表达除愤怒以外的大多数情绪。他们不是不想好好说话,而是不会,总是把关怀或者任何情绪都变成愤怒。
主播说,有&濒诲辩耻辞;述情障碍&谤诲辩耻辞;之人,在童年的时候被冷漠和粗暴地对待过,原生家庭可能频繁地爆发紧张和冲突。长期处在一种对抗的状态中,没有学会通过温和的情绪表达善意和关心。
记得刚结婚那阵,老公总是出差,我一个人在家,倍觉孤单,很想他,一天一天盼着他快点回来,哪怕是出差一两天,也有如隔叁秋的感觉。但是我没有把这种想念或者不舍表达给他,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样的情绪,而是以生气的方式发脾气,出差回来时也不好言相待,而是以更大的愤怒面对,尽管知道工作重要,是没有正确地觉察自己的情绪,而把一种本来是浓情蜜意的情感抒发,转换成了怒不可遏。
后来发展到为了不再忍受相思之苦,干脆就让自己学会冷淡,不在意他的是否在家。日久天长,就更不会表达爱意,甚至羞于提齿。
现在回想起来,也就理解了老妈年轻的时候为什么总是与老爸吵吵闹闹。老爸经常出差,国内国外到处跑,老妈也是表现得非常不满。老爸回来一进门,就不给老爸好脸色看,一言不合,就大动干戈,争吵不休,然后老爸一气之下扬长而去。老妈就把所有的气都撒在我身上,不是打就是骂。小的时候我都不敢从她身边经过,不定什么时候,也不知为什么,她就会抄起身边的任何东西兜头打过来,哪怕是捅炉火的铁钩子,仅仅因为我在她的4个孩子中排行老大。而这样的情况,不是一天两天,也不是一次两次,可以说,整个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是如此。这种冷漠粗暴的生活,没有让我学会通过温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,所有情绪,委屈、担心、关心、依恋等都能化成愤怒。
如今老妈已经作古,无法再跟她聊这个话题,我相信,当时当地,彼时彼刻,她也是把自己的所有情绪都化作了愤怒,发泄给了老公和孩子。否则,她还能怎样自洽呢?
之所以关注到这个话题,是因为昨天的一场争吵,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,我说了不该说的话。那一刻真的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深陷愤怒的情绪中,也没意识到正是春节举家团圆的日子,何况还有朋友在场,难听的话就脱口而出了。由此引发一场轩然大波,闹得一家人都不开心,好好的除夕夜也被愤怒、伤心占据了。
年夜饭的食材是弟弟一家忙活了一天准备的,一桌的菜是弟弟一个人掌勺的,结果呢?吃饱喝足却是不欢而散。正应了那句话:好言一句叁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。
不要以为家人之间,亲密关系之间,就可以心直口快,说话不过脑,用什么&濒诲辩耻辞;刀子嘴豆腐心&谤诲辩耻辞;来搪塞。真不是这样的,家人之间同样说话要掌握分寸,不分场合不照顾气氛,只顾当当当自己发泄一通,让家人痛苦不堪,这又何必呢?
家人之间同样需要善良和温暖,同样需要夸奖和欣赏。
下一篇:欢喜过年 巳巳如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