闲人闲语话闲时之218——长大以后再说
在顶灯和台灯的双灯加持下,终于读完了陈其钢的书《悲喜同源》。
看到最后,字体越来越小,就算我把台灯压到最低,几乎都要烤到书页了,眼睛开始刺痛,很难再逐字逐句地阅读。于是,我合上书,打开电脑,寻找他在书的末尾提及的合唱作品《江城子》。
陈其钢的音乐《江城子》,是他根据苏轼那首:&濒诲辩耻辞;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&谤诲辩耻辞;而作的合唱交响曲,他自称是目前最满意的作品。他还说过,以后会加以修改完善,将其中的女声改成男声,他自己亲自演唱。
这首《江城子》是苏轼为纪念亡妻所作。而陈其钢创作合唱交响曲《江城子》,也有纪念陈雨黎之意。雨黎是陈其钢的独子,2012年9月因车祸突然离世。那时,陈其钢做完手术出院不久,身体还没完全恢复。而在住院期间,他的儿子雨黎每天对他精心照顾,陪伴在他的床边,让父子之情更加深厚。雨黎有着父母强大的基因,在音乐制作方面也颇有造诣,没想到英年早逝。至今,陈其钢也没能走出丧子之痛。所以,这曲《江城子》寄托了陈其钢的深深哀思。
在电脑上找到了由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演奏的《江城子》。我关上房门,坐在书桌前,开大音量,静静等待音乐在小小的房间里流动。一开始,是女声的轻吟,没有歌词,没有伴奏,然后就是那句&濒诲辩耻辞;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&谤诲辩耻辞;这时,音乐响起,巨大的悲凉铺天盖地压下来,似乎要冲破小小房间的四壁,随女声冲上云霄。
这是一首高难度的合唱,女声飙高到了极限,还要揉进戏曲的唱腔,像呜咽、像哭诉、像悲泣又像尖啸,柔肠百转,又撕心裂肺。音乐从头到尾都是寂静地,让女声的悲戚更加无边无际,让年年断肠、相顾无言的怀念更显凄凉。
我转身坐到床边,猫咪在床上熟睡。我轻抚它的小肉身,一股温柔的暖流从指尖传递到我的心底。我抬头看着窗外,万家灯火,城市的夜空很璀璨。生活在继续,时光值得珍惜。
我把《悲喜同源》这本书放在床头柜上,准备下次见面时拿给艳艳。通过读这本书,我学会了语音摘录。我看书喜欢摘抄,之前都是抄在本子上,等到用的时候再敲出来。后来看电子版的书,复制粘贴就可以了。这次,因为书中的很多思想都很有共鸣,我想在日记里引用,又不想手抄,就灵机一动,用语音。我在手机微信里的&濒诲辩耻辞;文件传输助手&谤诲辩耻辞;上读出来,然后再发到电脑上,写日记时就可以直接引用了,很便捷。
没想到读纸质版的书,让我学会了微信上的一个便捷功能,也算是学到了一项技能吧。果然,还是要活到老学到老才行。
今天休腿,没跑步,在家看看书,写写日记,感觉上午的时间很长。之前晨跑、喂猫至少2个小时,回来洗个澡吃个早餐发个朋友圈,就9点多了,再安排个中餐,一个上午很快就过去了。
今天开始读马未都的书&尘诲补蝉丑;&尘诲补蝉丑;《背影》。书中一个一个小故事,都是纪念那些故去的人。有他的家人,有他的朋友,都是与他有过很深交集的人。
马未都是我喜欢的文化名人,一位有趣的人。他倾尽情感写了一个又一个人物,有些名字我知道,比如史铁生、比如陈逸飞、叶圣陶和刘绍棠等,这些人的名字如雷贯耳,却并不真的认识他们。通过马未都的娓娓道来,我知道了他们的特点、他们的专攻、他们的可爱之处。仿佛是与马未都面对面,喝着茶,听他讲述那些人的故事。桌上放着那些闪闪发光的文物,他的猫四处溜达。通过他与这些人的故事,可以窥见他人生中的一部分精彩。
今早,楼下操场上的活动让我感动了一把。全校师生集中在操场,为10岁的学生集体过生日。校长致辞,他祝愿孩子们:开开心心地成长,慢慢悠悠地长大。心怀梦想,脚踏实地。
是啊,不要着急长大,先做好当下的事情,享受无忧的童年,享受亲人的宠爱,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。长大以后的烦恼,留待长大以后再说。